浏览次数:次
为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,国务院印发《全民健身计划(2021—2025年)》。近期,我省也印发了《陕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(2021-2025年)》,国家和陕西两个实施计划的出台,进一步明确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为了解陕西全民健身情况,陕西省统计局特设计此调研问卷,诚邀您积极参与。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,请将您所选的答案填入括号内,感谢您的参与!
Q1.您的性别是( )
A.男 B.女
Q2.您的年龄( )
A.20岁以下 B.20-25岁 C.26-30岁 D.31-35岁
E.36-40岁 F.41-50岁 G.50岁以上
Q3.您的职业状况( )
A.学生 B.政府及事业单位 C.自由职业 D.无业、待业(居家)
E.私企业员工 F.退休 G.其他 (请注明)
Q4.您认为健身锻炼的重要性如何( )
A.非常重要 B.一般重要 C.可有可无 D.不重要
Q5.您平时参加健身锻炼么,例如健身房锻炼、球类运动、健身广场、走路跑步等( )
A.经常参加 B.偶尔参加 C.极少参加 D.从不参加(结束调研)
Q6.您参加的健身活动有(最多选1-7项) ( )
A.球类运动 B.徒步类(健步走、登山等) C.水上项目类
D.器械类 E.武术类 F.舞蹈(广场舞等) G.其他
Q7.您比较喜欢的运动是(最多选1-4项) ( )
A.散步 B.跑步 C.自行车 D.羽毛球 E.网球
F.篮球 G.游泳 H.足球 I.其他
Q8.您每周参与健身锻炼的频率是( )
A.每周0-1次 B.每周2次 C.每周3次
D.每周4次 E.每周5次及以上
Q9.您每次参与健身锻炼的时间是( )
A.每次15分钟以内 B.每次15-30分钟 C.每次30-60分钟
D.每次60-90分钟 E.每次90分钟以上
Q10.您每年用在体育类消费(包括装备器材、服装、参加比赛活动等)的费用大约有 ( )
A.100元以下 B.100-500元 C.500-1000元 D.1000元以上
Q11.您认为运动健身锻炼给您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了那些变化(最多选1-2项)( )
A.提高自身免疫力,改善基础疾病,降低“三高”和体重体脂
B.增加社交活动内容和范围,扩大人际交往圈子,增加就业机会
C.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增加自信应对生活和工作挑战
D.释放生活和工作的压力,消化不良情绪,增加生活的积极性
E.其他: (请注明)
Q12.您认为健身锻炼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(最多选1-3项)( )
A.学习或工作太忙,影响锻炼的时间
B.想运动但是找不到同伴,一个人缺乏动力
C.工作或居住地附近缺乏健身场所、器材及设施
D.健身房费用较高,负担较重
E.免费运动健身广场数量较少
F.缺乏科学的运动健身指导,担心身体容易受伤
G.其他: (请注明)
Q13.您认为陕西成功举办十四届全国运动会、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和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后,居民对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和积极性产生了什么变化( )
A.变化非常明显,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
B.变化一般明显,但是健身活动场所和人群还是比之前多了一些
C.变化不是很明显,只是健身活动场所有所增加
D.基本没有变化,健身活动场所和人员都和之前一样
Q14.在您看来,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本地区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(最多选1-4项) ( )
A.强化全民健身政策法规保障
B.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
C.科学规划,提高设施使用效率
D.加强健身场地设施管理维护
E.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内容
F.强化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功能
G.全面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
H.推进全民健身跨界融合发展
I.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
J.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引导
Q15.您对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还有那些意见和建议(请注明)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022年西安市全民健身情况调研报告
在第14个全民健身日来临之际,为了解西安市全民健身情况,根据陕西省统计局《关于开展陕西省全民健身基本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西安市统计局通过面访和网络在线调查两种方式,对西安市民体育健身情况进行了调研。调研结果显示,“十四运”、北京冬奥会等体育赛事激发了全民健身热情,西安市民对体育健身热情高、认可度高、参与度也高,但还存在空闲时间少、健身场所和设施仍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。
一、调研基本情况
本次调研共回收1245份有效问卷,其中面访问卷396份,网络问卷849份。从性别看,男性占37.7%,女性占62.3%。从年龄结构看,20岁以下占2.6%,20-25岁占7.9%,26-30岁占12.9%,31-35岁占17.8%,36-40岁占13.7%,41-50岁占23.4%,50岁以上占21.7%。
二、全民健身基本情况
(一)体育赛事激发全民健身热情
近年来,随着西安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、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和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,西安市民的运动热情和积极性不断被激发。调研中,当问及“十四运”以及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,对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和积极性产生的变化时,七成以上的受访市民认为有明显变化,其中,42.1%的受访市民认为变化非常明显,并且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;31.1%的受访市民认为变化一般明显,但是健身活动场所和人群还是比之前多了一些。另外,15.1%的受访市民认为基本没有变化,11.7%的受访市民认为变化不是很明显,只是健身活动场所有所增加。
图1 全民健身热情和积极性变化情况
(二)受访市民对健身重要性认可度较高
调研结果显示,受访市民对运动健身的重要性高度认可。调研中,当问及“您认为运动健身的重要性如何”时,85.3%的受访市民认为运动健身非常重要,13.0%的受访市民认为运动健身一般重要,仅有1.3%的受访市民认为运动健身可有可无,0.4%认为不重要。分年龄段来看,26岁以上年龄段受访市民对运动健身的认可度相对较高,认为运动健身非常重要的占比均在八成以上,其中,36-40岁年龄段受访市民占比87.7%,为最高。20-25岁和20岁以下年龄段受访市民对健身也比较认可,占比分别为77.5%和68.8%。总体而言,西安市民对自身的健康比较关注,对运动健身的认可度较高。
图2 受访市民体育运动认可度
表1不同年龄段受访市民体育运动认可度
20以下 | 20-25 | 26-30 | 31-35 | 36-40 | 41-50 | 50以上 | |
非常重要 | 68.8% | 77.5% | 85.0% | 86.4% | 87.7% | 86.6% | 86.3% |
一般重要 | 25.0% | 18.4% | 14.4% | 11.7% | 11.1% | 11.7% | 12.5% |
可有可无 | 6.2% | 3.1% | 0.0% | 1.4% | 1.2% | 1.0% | 1.2% |
不重要 | 0.0% | 1.0% | 0.6% | 0.5% | 0.0% | 0.7% | 0.0% |
从运动健身带来的变化来看,78.5%的受访市民认为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,改善基础疾病,降低“三高”和体重体脂。45.3%的受访市民认为可以使人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增加自信应对生活和工作挑战。“释放生活和工作的压力,消化不良情绪,增加生活的积极性”的提及率也较高,占比33.3%。
图3 体育运动给受访市民带来的变化
(三)受访市民对体育健身参与度高
随着西安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以及近期社区运动会的举办,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体育健身中去。调研显示,九成以上受访市民表示参与过运动健身,其中,39.2%的受访市民表示自己经常参加运动健身,42.2%偶尔参加,14.5%极少参加。
分年龄段来看,65.7%的50岁以上受访市民经常参与运动健身,占比远高于其他年龄分组;其次是20岁以下年龄段分组;41-50岁年龄段受访市民占比居第三位。可见,西安市中老年人和青少年运动健身的参与度较高,青年人运动健身的参与度相对较低,呈现“两头高”“中间低”的情况。
图4 受访市民体育运动参与情况
表2不同年龄阶段受访市民体育运动参与情况
20以下 | 20-25 | 26-30 | 31-35 | 36-40 | 41-50 | 50以上 | |
经常参加 | 46.9% | 28.6% | 21.3% | 23.4% | 30.4% | 44.3% | 65.7% |
偶尔参加 | 43.7% | 49.0% | 51.3% | 50.5% | 46.8% | 39.9% | 27.3% |
极少参加 | 9.4% | 16.3% | 21.2% | 21.6% | 15.8% | 13.4% | 4.8% |
从不参加 | 0.0% | 6.1% | 6.2% | 4.5% | 7.0% | 2.4% | 2.2% |
(四)近五成受访市民每周运动3次以上
调研显示,49.9%的受访市民每周运动3次及以上,其中,每周运动5次及以上的受访市民占比20.4%。此外,有五成左右的受访市民每周运动低于3次,其中,27.2%的受访市民每周运动0-1次,22.9%的受访市民每周运动2次。分年龄段来看,50.6%的50岁以上受访市民每周运动5次以上,占比远远高于其他年龄分组。可见,西安市中老年人群健身参与意识相对较强,参与健身的频率较高。
图5受访市民体育运动频次
表3 不同年龄阶段受访市民体育运动频次
20以下 | 20-25 | 26-30 | 31-35 | 36-40 | 41-50 | 50以上 | |
每周0-1次 | 18.8% | 29.4% | 50.0% | 37.7% | 31.4% | 21.1% | 9.8% |
每周2次 | 28.1% | 30.4% | 22.0% | 27.4% | 32.7% | 23.6% | 9.8% |
每周3次 | 18.8% | 17.4% | 16.0% | 16.5% | 14.5% | 23.2% | 18.9% |
每周4次 | 18.7% | 15.2% | 6.0% | 7.1% | 10.7% | 15.2% | 10.9% |
每周5次及以上 | 15.6% | 7.6% | 6.0% | 11.3% | 10.7% | 16.9% | 50.6% |
(五)受访市民参与体育运动强度适中
有关专家认为,为了达到更好的运动健身效果,每次运动健身应不少于半个小时。调研显示,六成以上受访市民每次参加运动健身的时间为30分钟以上,其中,40.2%在30-60分钟之间,16.2%在60-90分钟之间,6.7%在90分钟以上。另外,36.9%的受访市民每次健身少于半小时,其中,29.5%在15-30分钟之间,7.4%在15分钟以内。总体看,近六成受访市民每次健身的时间都在30-90分钟,运动强度适中。
图6 受访市民体育运动强度
(六)徒步类仍是受访市民健身的主要方式
调研显示,受访市民目前还是以徒步类的健身方式为主。调研中,在问及平常参加的健身活动时,选择健步走、登山等徒步类运动的受访市民最多,占比68.4%。此外球类、舞蹈类和器械类运动提及率也较高,占比分别为28.2%、20.0%和14.8%。
分性别来看,徒步类运动是男性受访市民提及率最高的体育项目,其次是球类和器械类运动;女性受访市民提及率最高的体育项目也是徒步类,其次是舞蹈类和球类运动。
图7 受访市民体育运动项目参与情况
表4 不同性别受访市民体育运动项目参与情况
男 | 女 | |
球类 | 43.4% | 19.1% |
徒步类 | 68.8% | 68.2% |
水上项目类 | 10.2% | 7.8% |
器械类 | 19.2% | 12.2% |
武术类 | 4.0% | 2.0% |
舞蹈类 | 6.0% | 28.5% |
其他 | 10.2% | 13.4% |
从细分项目看,散步是受访市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,占比为70.5%。其次,跑步和羽毛球的提及率也较高,占比分别为34.6%和33.6%。分性别来看,女性受访市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散步,其次是羽毛球;男性受访市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散步,其次是跑步。
图8 受访市民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
表5 不同性别受访市民喜爱的体育项目
男 | 女 | |
散步 | 57.0% | 78.7% |
跑步 | 43.7% | 29.1% |
自行车 | 27.8% | 23.6% |
羽毛球 | 31.2% | 35.0% |
网球 | 1.8% | 1.9% |
篮球 | 22.3% | 3.4% |
游泳 | 19.6% | 17.2% |
足球 | 10.2% | 0.5% |
其他 | 10.0% | 10.6% |
(七)近四成受访市民每年体育类消费在100-500元之间
调研显示,37.5%受访市民体育类消费在100-500元之间,32.9%消费在100元以下,16.9%消费在500-1000元之间,12.7%消费在1000元以上。
三、存在问题
(一)市民空闲时间少,没时间锻炼
从运动健身面临的问题看,缺少时间是影响受访市民健身的首要因素。问卷调研显示,五成以上的受访市民表示自己学习、工作繁忙,影响锻炼的时间。从年龄分组看,50岁以下的受访市民表示缺少锻炼时间的占比最高,为60.4%。从职业情况看,与自由职业者、退休等人群相比,有固定职业的受访市民表示缺少锻炼时间的占比最高,为63.9%。
(二)健身场所和设施还不能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
近年来,西安市不断完善“15分钟健身圈”建设,致力于为市民提供环境优美、设施齐全的休闲、健身场所,但是与市民的健身需求相比仍显不足。一是场地少。主要是社区周边健身场地和设施相对较少、有的健身器材和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、健身场地分布还不够均衡等。问卷调研显示,36.4%的受访市民表示自己工作或居住地附近缺乏健身场所、器材及设施。此外,在和相关部门的座谈中也了解到,目前西安在公共健身设施供给方面还存在乡镇、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和器材较少,人口密集区、老旧城区健身设施缺乏等问题。二是价格高。一方面目前免费的体育场馆较少,另一方面收费类型的健身场地费用较高。问卷调研显示,近三分之一的受访市民表示目前免费的运动健身广场数量较少,26.4%的受访市民认为健身房费用较高、负担较重。
(三)市民运动健身缺乏组织和专业指导
市民运动健身缺乏专业指导,动作不规范、不标准,既影响运动效果也影响信心,还容易造成急性或慢性运动损伤。问卷调研中,21.9%的受访市民表示自己缺乏科学的运动健身指导,担心身体容易受伤。此外,目前市民运动健身大多以自发为主,找不到固定的运动同伴,缺少社团和协会组织,难以形成规范性、持久性运动。问卷调研中,近三成受访市民表示自己想运动但是找不到同伴,一个人缺乏动力。
图9 健身存在的问题
四、对策及建议
(一)加强宣传,进一步激发全民健身热情
一是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,利用网络直播、线上平台、线下媒体等多种渠道,宣传科学健身知识、全民健身活动、体育设施建设等内容,增强群众健身意识,树立全民健身理念。二是发展全民健身要从娃娃抓起,开齐开足体育课,鼓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,鼓励体校教练员参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,为学生提供专项运动技能培训服务,从小培养孩子的体育爱好,让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。三是大力开展各类体育运动赛事,经常性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,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体育健身中去,营造全民健身氛围。
(二)完善设施,不断完善15分钟健身服务圈建设
一是推进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,充分挖掘街道、乡镇中的空闲地、边角地,利用居民小区空地、公园、街头绿地、楼顶、老旧厂房等区域,修建完善体育公园、全民健身中心、社会足球场等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,补齐乡镇、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,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,满足群众健身需求。二是建设全民健身绿道步道,充分利用各类步行道、慢行道、景观道等,通过铺设塑胶、设置标识标线等形式,规划建设集健步走、自行车骑行等运动于一体的全民健身绿道。
(三)全民共享,推动惠民性健身场地供给
一是要全面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要求,延长开放时间、提升服务质量。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,每天分时段免费、低收费开放,切实保障各类健身人群需求。二是推进学校健身场地对外开放。西安高等院校多,要利用好自身资源,宣传和鼓励高等院校运动场所向市民对外开放,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实行免费或低收费政策。
(四)加强人才培养,提高健身运动专业化水平
一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、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,引导退役运动员、体育教师、裁判员、教练员、体育专业毕业生等专技人员进入全民健身领域。二是推行社会体育指导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家庭志愿服务,推动群众性、基础性科学指导活动开展,加强对群众体育运动的专业指导和培训,常态化组织开展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训,教会群众2-3项运动技能,促进群众选择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方式,丰富群众健身的体育项目。